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南京市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5:42:34  浏览:99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京市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政府


南京市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1995年4月17日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规定的审计范围内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条 市、区、县审计机关依照审计范围负责指导本辖区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驻政府部门派出机构负责指导直属单位和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上级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指导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四条 内部审计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下列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专业专职审计人员:
  (一)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政府部门;
  (二)国有金融、保险机构;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
  (四)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公司、集团);
  (五)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性公司(集团);
  (六)财务收支金额较大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七)国有资金比例较大的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单位;
  审计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设立专职内部审计人员。


  第六条 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隶属于监事会。


  第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至少应当有一名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财经类大专以上学历;
  (二)中级以上审计或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三)从事财经工作三年以上。


  第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





  第九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范围内的下列事项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一)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
  (二)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三)内部各项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
  (四)国家和单位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五)国家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
  (六)承包、租赁经营的有关审计事项;
  (七)所在单位领导人交办的和审计机关委托的其它审计事项。


  第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与境内、外经济组织兴办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合作项目所投入资金、财产的使用及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所在单位的规定,可以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审鉴制度。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制定本系统和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


  第十三条 下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向其主管的内部审计机构报送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报表、工作总结及重大审计事项的报告。

第四章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权:
  (一)检查会计凭证、报表、决算、资金和财产,查阅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二)参加有关经济决策、计划拟定等会议;
  (三)对审计中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据;
  (四)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纪或者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作出临时的制止决定;
  (五)提出改进管理、加强内部约束、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以及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意见。


  第十五条 内部审主地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要求下属被审计单位报送有关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文件、资料等。有关单位必须及时报送。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阻挠、破坏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单位和个人,经单位领导人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所在单位,可以在管理权限范围内,规定内部审计机构作出经济处理、处罚的权限。


  第十八条 下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当向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机关反映。

第五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
  (一)根据上级布署,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单位领导人批准后实施;
  (二)实施审计前,应当通知被审计单位;
  (三)根据审计计划实施审计;
  (四)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报送本单位领导人。经批准的审计结论和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第二十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内部审计机构所在单位的领导人提出申诉,该领导人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必须建立审计档案,按照规定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其主管单位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或者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三条 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3月1日批转市审计局《关于建立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的报告》的通知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顺市控制大气面源污染管理办法

辽宁省抚顺市人民政府


抚顺市人民政府令
 (第82号)


  《抚顺市控制大气面源污染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 彭益民
                         二00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抚顺市控制大气面源污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区大气面源污染的监督管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气面源污染,是指在30米以下低空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所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燃煤锅炉、茶浴炉、餐饮大灶燃煤烟尘及油烟,建筑施工扬尘,煤场、矿场、料堆、灰堆等置场扬尘,机动车运输扬尘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大气面源污染管理。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区(含抚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等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控制大气面源污染的义务,并有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六条 政府对控制大气面源污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制定有利于减少大气面源污染的防治规划,采取有利于防治大气面源污染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全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规划由市计划部门编制并组织指导各部门实施。


  第八条 政府鼓励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国家、省和市认定的大气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燃器具装置及清洁燃料,推广使用机动车清洁燃料添加剂。
  市经济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进行监督检查,禁止使用落后的工艺和设备。

第三章 烟尘污染防治





  第九条 全市每年划定若干个禁烧散煤区,在禁烧散煤区内,严禁用散煤作燃料。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灰份大于30%,硫份大于1%的煤炭。
  单台额定功率在60万大卡和0.7兆瓦(1蒸吨/时)以下锅炉、茶浴炉,餐饮服务业和各单位食堂的炉灶禁止使用散煤做燃料,一律采用煤气、石油液化气、油、电、型煤等清洁燃料。
  生产和销售型煤的单位或个人,型煤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锅炉设备,不得将淘汰的设备转让他人使用。


  第十一条 凡居民集中区和交通主干道两侧在用锅炉应严格执行省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准超标排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居民集中区锅炉、茶浴炉、餐饮大灶烟尘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冒黑烟现象。


  第十二条 限期逐步取缔在集中供热区内的分散供暖锅炉,对具备联片采暖条件的区域要实行联片供暖,不得新建燃煤供暖锅炉,暂无条件实行集中供热的区域,供暖锅炉烟尘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供暖锅炉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防止起炉排烟污染。


  第十四条 使用锅炉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环保管理人员和司炉人员经环保部门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十五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露天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的物质。
  禁止在居民集中区或交通干线附近焚烧树叶、枯草、桔杆等产生烟尘的物质。
  禁止在居民区露天熬制沥青。


  第十六条 餐饮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排放油烟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禁止露天烧烤食品。

第四章 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必须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时污染物排放标准。计划、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辆报废制度。


  第十八条 机动车不得使用含铅汽油。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进口和销售含铅汽油。2001年7月1日起全市所有加油站销售的车用汽(柴)油中必须加入能有效清除积炭的,经国家或省环保部门认定的燃油清洁剂。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生产销售车用燃油情况和各加油站使用清洁燃油添加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各类柴油加油站(包括企业内部加油站)必须配备能有效去除胶质、灰份等杂质的过滤设备,经过滤后的柴油方可销售使用。


  第二十条 生产、销售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的单位和个人,产品必须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定。安装使用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安装使用技术要求。


  第二十一条 拥有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做好机动车的保养和维修,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二条 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实行申报制度。拥有在用机动车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市环保部门申报车辆的型号、数量、已使用年限、排气污染等情况,接受环保部门抽查检测。
  环保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对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现场监督抽测。经抽测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机动车必须进行维修治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继续行驶,机动车排气无法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准上路行驶。

第五章 扬尘污染防治





  第二十三条 建筑施工工地应文明施工,严格控制建筑扬尘和机动车运输扬尘。
  加强城市街路硬化、绿化,扩大硬覆盖和绿地面积,减少扬尘污染。


  第二十四条 凡在城区内进行建筑施工的单位必须遵守环境保护和城市市容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封闭施工,禁止凌空抛撒、倾倒建筑垃圾。施工工地出入口要铺设简易砂石便道,设置清洗车轮的设施,防止车轮带泥上路。拆迁工程应采用湿洒方式,4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拆迁工程。


  第二十五条 城市垃圾清运车和运输残土、煤等车辆应采取防止遗撒、泄漏设施。


  第二十六条 城区内煤场、矿场、料堆、灰堆等必须采取密闭或半密闭堆放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第二十七条 锅炉使用单位,应建立严格管理制度,除尘器下灰必须以袋装方式收集和运输,禁止散放和随意倾倒。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没收超标准煤炭。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责职分工,责令限期改正,逾期关停。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的,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给予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将淘汰的炉锅等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由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两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关停。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在集中供热区新建燃煤供暖锅炉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3-5万罚款,并限期拆除。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警告;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加倍收取超标排污费。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由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处以300-10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00-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机动车年检资格:
  (一)机动车排气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生产、进口和销售含铅汽油或销售未经国家和省环保部门认定的清洁剂;
  (三)销售未经过滤的车用柴油;
  (四)销售、安装机动车排汽净化装置不符合国家规定和技术要求。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实行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申报制度、不接受环境保护部门检测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以3-5万元罚款,对无法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没收销毁。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政正,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仍未达到环保规定要求的可以责令停工整顿。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根据有关法规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执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项下《关于货物贸易的原产地规则》的规定

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

第10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执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项下〈关于货物贸易的原产地规则〉的规定》已经2003年12月24日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署 长 牟新生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执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项下《关于货物贸易的原产地规则》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促进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往来,正确确定《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安排》)项下进口货物的原产地,根据《海关法》和《安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从澳门进口的《安排》项下货物(产品清单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但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货物除外。

  第三条 对于直接从澳门进口的《安排》项下货物,应当根据下列原则确定其原产地:

  (一)完全在澳门获得的货物,其原产地为澳门;

  (二)非完全在澳门获得的货物,只有在澳门进行了实质性加工的,其原产地才可以认定为澳门。

  第四条 本规定第三条第(一)项所称“完全在澳门获得的货物”是指:

  (一)在澳门开采或者提取的矿产品;

  (二)在澳门收获或者采集的植物或者植物产品;

  (三)在澳门出生并饲养的活动物;

  (四)在澳门从本条第(三)项所述动物获得的产品;

  (五)在澳门狩猎或者捕捞所获得的产品;

  (六)持澳门牌照并悬挂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船只在公海捕捞获得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

  (七)在持澳门牌照并悬挂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船只上加工本条第(六)项所述产品获得的产品;

  (八)在澳门收集的澳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仅适于原材料回收的废旧物品;

  (九)在澳门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仅适于原材料回收的废碎料;

  (十)利用本条第(一)项至第(九)项所述产品在澳门加工所得的产品。

  第五条 下列加工或者处理,无论是单独完成还是相互结合完成,均视为微小加工处理,在确定货物是否完全获得时应当不予考虑:

  (一)为运输或者贮存货物而进行的加工或者处理;

  (二)为便于货物装运而进行的加工或者处理;

  (三)为货物销售而进行的包装、展示等加工或者处理。

  第六条 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所称“实]质性加工”,应当采用“制造或者加工工序”标准、“税号改变”标准、“从价百分比”标准、“其他标准”或者“混合标准”认定。具体按照《享受货物贸易优惠措施的澳门货物原产地标准表》的规定执行。该表是本规定的组成部分,由海关总署另行公布。

  (一)“制造或者加工工序”是指赋予加工后所得货物基本特征的主要工序。在澳门境内完成该工序的视为进行了实质性加工。

  (二)“税号改变”是指非澳门原产材料在澳门境内加工后,所得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4位数级的税目归类发生了变化,并且该产品不再在澳门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任何改变4位数级的税目归类的生产、加工或者制造。

  (三)“从价百分比”是指完全在澳门获得的原料、组合零件、劳工价值和产品开发支出价值的总和与出口制成品离岸价格(FOB)的比值。该比值大于或者等于30%,并且产品最后的制造或者加工工序在澳门境内完成的,视为进行了实质性加工。用公式表示如下:

原料价值+组合零件价值+劳工价值+产品开发支出价值

―――――――――――――――――――――×100%≥30%

      出口制成品的FOB价格

  1.“产品开发”是指在澳门境内为生产或者加工有关出口制成品而实施的产品开发。产品开发支出价值必须与该出口制成品有关,包括生产加工者自行开发、委托澳门境内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开发以及购买澳门境内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拥有的设计、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或者著作权而支付的费用。该价值应当能够依据公认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国际惯例明确确定。

  2.“从价百分比”的计算应当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及相关国际惯例。

  (四)“其他标准”,是指除上述“制造加工工序”标准、“税号改变”标准和“从价百分比”标准以外,内地与澳门主管部门一致同意采用的确定原产地方法。

  (五)“混合标准”是指确定原产地时同时使用的上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准。

  第七条 简单的稀释、混合、包装、装瓶、干燥、装配、分类或者装饰不应当视为实质性加工。

  以规避本规定为目的的加工或者定价措施不应当视为实质性加工。

  第八条 货物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工厂、设备、机器、工具的产地,以及不构成货物组成成分或者组成部件的材料的产地,在确定货物原产地时不予考虑。

  第九条 随货物一起报关进口,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与该货物一并归类的包装、包装材料、容器以及附件、备件、工具、介绍说明性材料,在确定货物原产地时应当忽略不计。

  第十条 《安排》项下的进口货物应当从澳门直接运输至内地口岸。

  进口货物从澳门经过香港运输至内地口岸,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从澳门直接运输:

  (一)仅是由于地理原因或者运输需要;

  (二)未在香港进行贸易或者消费;

  (三)除装卸或者保持货物处于良好状态所需的加工外,在香港未进行其他任何加工。

  第十一条 《安排》项下的进口货物报关时,收货人应当主动向申报地海关申明该货物适用零关税,并提交符合《安排》项下《关于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和核查程序》规定的有效原产地证书。

从澳门经过香港运输至内地口岸的进口货物,除符合前款规定外,收货人还应当向申报地海关补充提供下列单证:

  (一)在澳门签发的联运提单;

  (二)货物的原厂商发票;

  (三)符合本规定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的相关证明文件。

  第十二条 原产地证书经海关联网核对无误的,海关准予按照零关税办理货物进口手续。经海关核对确认证书无效的,不适用零关税。

  申报地海关因故无法进行联网核对,且收货人要求放行货物的,海关可以按照非《安排》项下该货物适用的税率征收相当于应缴税款的等值保证金后先予放行货物,并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进行海关统计。申报地海关应当自该货物放行之日起90天内核定其原产地证书真实情况,根据核定结果办理退还保证金手续或者保证金转为进口关税手续,海关统计数据应当作相应修改。

  第十三条 申报地海关对原产地证书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时,可以通过海关总署或其授权的海关向澳门海关或者澳门经济局提出协助核查的请求。在等待澳门海关或者澳门经济局核查结果并确认有关原产地证书期间,申报地海关可以按照非《安排》项下该货物适用的税率征收相当于应缴税款的等值保证金后先予放行货物,并按规定办理进口手续,进行海关统计。澳门海关或者澳门经济局核查完毕后,申报地海关应当根据核查结果,立即办理退还保证金手续或者保证金转为进口关税手续,海关统计数据应当作相应修改。

  第十四条 海关对进口货物收货人提供的用于原产地证书核查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未经收货人同意,海关不得泄露或者用于其他用途,但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海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